发布时间:2020-08-11 19:46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4905
眼下,师宗县葵山镇,成千上万株桑树扮绿了田野,桑枝随风摇曳、桑叶一张一翕、桑农若隐若现,一幅热火朝天的采桑画卷在田间徐徐铺展开来。
在师宗县葵山镇马湾村的桑树基地内,大片的桑树长势正好,绿油油的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尤为耀眼,村民们正在有条不紊地采摘桑叶,桑农陈绍华忙得不亦乐乎。陈绍华是葵山镇马湾村寨上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家养蚕的收入达到4万多元,谈及栽桑养蚕的收益,陈绍华难掩心中的喜悦“说实在的,通过养蚕收入逐步逐步提高,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要想富栽桑树,桑树就是摇钱树。”如今这句话让致富梦想变为现实。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缺乏技术指导、饲养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马湾村发展蚕桑产业举步维艰。一时间“当年栽桑,二年放荒,三年变成桩”的顺口溜在桑农中间流传开来,成片的桑树成了桑农的“伤心树”。近年来,师宗县抓住脱贫契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巧用脱贫攻坚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加大资金扶持,引导群众栽桑养蚕,把蚕桑产业培育成致富产业,走上了富民“丝绸之路”。
葵山镇小上者黑村小组桑农潘鸭柱去年养蚕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预计今年能收入12万元左右,尝到甜头他打算扩大规模,一门心思发展蚕桑产业。潘鸭柱兴高采烈地说:“我们村蚕桑面积逐步逐步扩大。我今年总的栽了10多万棵桑树,明年打算再栽5万棵桑树,田基本上都栽完了,总的要栽20万棵桑树。”
破茧成蝶,勃发新机。葵山镇马湾村以市场为依托,引进云南百益茧丝绸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优化服务、强化管理、用活沪滇协作项目资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筑起产业新高地。
“早采桑,晚采桑,早晚采桑才有浆,蚕儿吃了才会奤(胖)。”谈起技术指导,云南百益茧丝绸有限公司技术员刘饶友头头是道“从桑叶地深翻,如何管理桑叶到如何养蚕,摘哪个叶子我们都认真地指导。希望他们越养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
“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重在产业,产业搞好了,收入才会增加,群众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脱贫奔小康的基础才牢靠。”师宗县葵山镇马湾村委会主任孟云飞掷地有声地说。
如今,葵山镇桑树栽植面积达8000余亩,产值达2000多万元,带动上百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葵山镇蚕桑产业的发展只是师宗县筑牢蚕桑产业高地的一个缩影。
目前,师宗县桑园面积累计达2万多亩,产值达5000多万元,蚕桑产业将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利器。
(作者:袁燕坤 丁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