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 1、生态影响 工程施工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影响面积,把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同时在施工完成后,利用本地物种,对施工区的植被进行恢复。工地应配备洒水车定时洒水,防止粉尘飞扬。对裸露面及其上部的植被拉网加固,防止植被移位和裸露面滚石下落。柱框架结构设加固措施,防止在雨水冲刷下裸露面水土流失。 非施工区严禁烟火;对陆生动物的保护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做到施工建设和动物资源保护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的原则;施工作业期间,所有产噪设备均采取消声措施,减少机械污油排放,禁止鸣笛,夜间尽量少用强光灯。 2、废水 施工废水通过沟槽收集 ,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运输车辆轮胎冲洗、防尘洒水等工序中,不外排;项目隧洞进口→出口作业路线为下坡开挖,施工过程中,修建临时集水坑,采用1台水泵将水排至洞外三级沉淀池;出口→进口作业路线为上坡开挖,施工时利用坡度修建排水沟,让洞内渗水自行排出洞外,洞口排水经三级沉淀池(2个,隧洞进口1个60m3,隧洞出口1个80m3,钢混结构)沉淀后用于施工作业,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2个20m3)处理后委托周边村民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以及开工前,应做好隧洞段的水文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勘察,详细查明隧洞的地层、断层分布、特征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进而做好针对性的地下水保护措施。 3、废气 施工场地要采用分段封闭施工方式,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洒水设施,安排专人及时清扫,弃土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密闭运输。施工场地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出场车辆轮胎进行冲洗,严禁超重或带泥上路;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管理 ,机械设备应配备相应的消烟除尘设备。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施工机械和车辆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尾气排放要求。 4、噪声 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5、固体废物 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弃混凝土、废钢材、钢筋、木材、砖、砂、碎石等,分类收集,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请回收商进行收购,无法回收利用的统一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运至合法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理;工程弃渣堆放于朝阳煤矿弃渣场,临时开挖表土堆存于规划的表土场内,后期用于覆土,并做好防尘、防逸散措施,严禁乱堆乱放;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定期运至附近乡镇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处置。 二、运营期 加强植被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