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政协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67号提案答复的函

  • 县政府办
  • 2020-12-30 16:50

葵山镇政协活动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马湾蚕桑养殖扶持力度的提案交由县农业农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马湾蚕桑养殖扶持力度的建议,我们完全赞同。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推进蚕桑养殖业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蚕桑生产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组织力度、宣传力度、基地建设力度,打牢基础,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开展蚕桑生产工作。要努力提高蚕桑的综合生产能力,以马湾村为基础、以养蚕大户为示范、以科学养蚕为支撑,努力增加总量,提高质量。要把蚕桑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来抓,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柱来抓,作为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骨干产业来抓。

二、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巩固夯实桑园基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适度规模,重点发展”的原则,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建成一批规模大、质量优的蚕桑生产基地。做到“四个转变”,即:在生产布局上由过去的遍地开花、零星分散向重点村发展转变;在经营规模上由过去“饭上搭菜”当作副业向适度规模培育专业大户转变;在增长方式上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扩张,广种薄收向集约经营,以提高单产和茧质增效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过去偏重行政手段向注重经济手段、效益驱动抓基地示范引导转变。

三、快速推进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在发展蚕桑生产上,零星、小规模的发展模式就只能是低效益的发展。只有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发展之路才是唯一的出路。一般农户的桑园面积不低于10亩,季养蚕在4张以上,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对条件较为成熟农户的桑园流转规模掌握在20-50亩左右为宜,只要管护到位,年养蚕收入可实现5万元以上,这对一个农村普通的家庭就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积极性就会自然增长;同时,唯有专业化之路和稳定的效益,才能推动蚕桑生产稳定向前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养蚕效益。一是今年争取了沪滇项目产业扶贫资金40万元的支持,主要是在栽桑、管桑和养蚕新技术、桑蚕机械化、省力化实用技术方面的示范和推广;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蚕水平。按照马湾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同时配齐县蚕桑技术人员,对行业技术人员,提高行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激发行业技术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制定马湾蚕桑生产技术年度培训计划,对抓蚕桑工作的干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入户到位率。县、镇、村和蚕农科技服务体系,依托蚕业公司技术力量,配齐一线蚕桑技术员,认真抓好蚕桑技术培训,让蚕农掌握养蚕技术,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群众做好桑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依靠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确保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入户指导到位。

感谢你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