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政协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3号提案答复的函

  • 县政府办
  • 2020-12-30 16:16

陈慧英委员:

你在政协师宗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大对五龙乡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交由县文化和旅游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民族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脉,也是我们民族的魂脉,将其传承、保护和发展一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努力方向。师宗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加大对民族手工艺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师宗县日益加强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

一、整合资源,加强民族文化特别是手工技艺的传承保护力度

一是将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范围。目前,县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完成博物馆陈列展示厅提升改造和图书馆网站建设,建成1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二是为建立多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开发利用。每年力争开展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截至2020,全县共有52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4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2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项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3人,其中省级6人(已故2人),市级14人(已故6人),县级23人。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和传承人队伍已初具规模。结合总分馆体系建设,整合资源,翰香古木艺术馆设立了师宗县文化馆非遗博物分馆,不定期开展传承人传习、展示活动和非遗产品研发交流活动

二、融合创新,引进文创企业开展传统手工技艺培训助推民族文化发展

2019云南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与云南山野竹藤有限公司、昆明祖玉兰刺绣艺术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全省第一家在云南省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上与投资商正式签约成功的县。我们充分利用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发挥两家企业的技术、品牌、市场优势,合作共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用3-5年时间让竹藤编织产业项目和手工刺绣产业项目在师宗落地生根产生效益。2019年底,组织师宗县刺绣技艺娴熟的绣娘50名开展了为期15天的刺绣培训,由滇绣创始人祖玉兰手把手的教授刺绣技艺,并传授如何才能绣出让广大群众喜欢且愿意购买的刺绣产品的市场理念,培训收效良好。

三、传承与市场结合,计划打造师宗文创空间和旅游会客厅

重点探索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市场如何有效结合之路,一位匠人说过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我们应坚持以开发促保护,以利用带传承方针,发挥市场活力,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师宗彝族绑神猴、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等非遗项目为依托,以锻打铸造、木器制作、竹编、壮锦、刺绣等手工技艺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众创平台,打造师宗文创空间和旅游会客厅。继续加强刺绣和竹藤编织等手工技艺培训,创新思维方式,探索一条由师宗本土文创企业和知名品牌文创企业双向联合,提取师宗独特的文化元素,共同研发师宗符号文化产品的路子。研发出一批精致美观、丰富多元、实用可亲的文化旅游商品,让广大游客把文化带回家,满足其购物需求。

感谢你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