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16 16:22 来源: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 作者: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3408
7月19日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
相继发布通报显示
截至2025年7月18日
3区累计报告
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99例
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
究竟是什么?
怎么传播?怎么预防?
发现患病怎么办?
一起了解↓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健康提示,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
其中:
发热会持续1至7天,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伴有寒战、全身肌肉疼痛、呕吐等。
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至5天,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重要提示⚠ 1.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 2.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特别关注预防。 提示大家: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清除积水 蚊子幼虫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坛、罐、树洞、竹洞等小型积水容器中,消除蚊虫孳生地首要任务是“清积水”,从根源上“灭蚊虫”。 建议定时“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此外,饮水机托盘、地漏等也要定期清洗,保持积水容器干爽干净。房屋周边、小区内部的杂草、卫生死角和垃圾也要及时清理。 2.物理隔离 安装纱门、纱窗,检查门窗缝隙,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休息时使用蚊帐,确保蚊帐的网眼足够小,防止蚊虫进入。 3.外出防护 外出时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 皮肤暴露部位可以使用驱蚊液,使用时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部位,或喷洒在衣服上。 婴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以物理防蚊手段为主,包括穿着宽松的防蚊衣裤,婴儿车上可以使用纱巾或专用的小蚊帐。 4.灭杀措施 室内灭蚊以电蚊拍、灭蚊灯等为主,可辅以电蚊香等。 蚊虫密度较高时,或本地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时,要购买使用正规的卫生杀虫剂产品对蚊虫进行控制,降低密度,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流行。 ⚠特别提醒⚠ 暑期是出行高峰,建议公众加强关注流行区疫情。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也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
被蚊子叮咬后
这样处理
如果被蚊虫叮咬,不要反复抓挠,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或过敏性皮炎。一般10~15分钟后,痒感会明显消退。如果奇痒难忍,可用肥皂水或盐水清洗止痒。
若红肿扩散、渗液不止,或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蚊虫活动频繁
大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出现症状尽早就诊
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