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6 16:50 来源:师宗县丹凤街道党政综合办 作者: 周红玉 浏览次数:811
子午河畔党旗飘,乡村振兴展风貌。近年来,古城村依托“漏卧·古国核心地”“师宗土司后花园”和“古城烤鸡发源地”三张名片,坚持以党建为“乘数”,与产业、生态、就业等要素深度融合,构建起“1×N”的振兴方程式。从33家农家乐到2500万元年营收,从闲置土地到千亩产业基地,从无名小村到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在这里,一个组织引领全域蝶变,二种资源衍生多元产业,三类业态擘画振兴图景,古城村以“乘数效应”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书写出融合发展的生动答卷。
治理乘数:从基层自治到共建共享的聚合效应
党旗领航,不折不扣做实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厚植“旗帜鲜明,干事创业”的党建红。全村144户550人编入5个“网格党小组”,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党员力量下沉、服务触角下延,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合力攻坚的基层治理格局。健全“支部带动+党员冲锋+群众参与”党建引领机制,持续推进党建+“三风”建设,实现人居环境、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积分制、清单式管理,推动全村基层治理长治长效,乡风文明和谐。
产业乘数:从单一业态到集群效应的裂变升级
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锻造产业发展“硬实力”,绘就“桑田绿荫,产景交融”的富足图景。古城村以古城烤鸡为特色IP,通过统一服务标准、联合营销推广,培育打造33家农家乐与28家精品民宿形成集群效应,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年创收2500余万元,实现“一业兴百业旺”。此外,还将土地资源转化为特色种植矩阵,700亩机制盆栽蓝莓、300亩食用玫瑰、100亩浆果采摘多点开花,“种植加工+采摘体验+电商销售+品牌开发”全产业链布局,“村党总支+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硕果盈枝,特色种植业年销售额突破3500万元,真正实现“种风景、卖生态、创品牌”。
生态乘数:从环境整治到价值转化的链式反应
多元共治,保持长效常态提升改造,打造生态宜居“美家园”,擘画“青山郭外,和美乡村”的新篇章。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依托“漏卧·古城”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定位,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增绿化面积1000余平方米,种植行道树100棵,实现“颜值”与“价值”双提升。建立“党建+河长制+林长制”联动机制,增加村内保洁员6名,分责任分片区进行保洁管理,实现“三堆变三园”“庭院变花园”“村庄变景点”,走出一条“保护—增值—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民生乘数:从个体增收到家业兴旺的叠加效益
联农带农,锚定民生提质的新坐标,构建安居乐业的“幸福巢”,向着“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理想家园迈进。古城村以食用玫瑰产业为核心引擎,构建“薪金+股金”收益分配体系,通过设立“固定岗+季节岗”,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023户4381人参与务工。大力选树典型,培育返乡创业示范户10户,扎实开展各项技能培训班,帮助村内50余名待业青年、家庭妇女实现自主创业。着力构建“园区+合作社+电商”三位一体就业支撑体系,将脱贫劳动力嵌入电商企业“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全产业链中,帮助村内41户163名脱贫户就业增收。
古城村的“乘法哲学”,本质是资源整合的智慧、融合发展的创新与持续发力的坚守。从“1”到“N”的跨越,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发展逻辑的突破。未来,古城村将继续深化“乘数效应”,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师宗县丹凤街道党政综合办 周红玉
编辑:牛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