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4 10:25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艳红 窦盛根 通讯员 梁 方 浏览次数:1252
雨后初晴,走进师宗县雄壁镇雨柱村,3700余亩桃园生机盎然,圆润饱满的鲜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田间地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几天正值秋桃上市,我们这个秋桃个头大,颜色好,口感也比较好,亩产量可以达到四五吨,一天的交易量在四五吨,零售量在几百斤左右。”望着满园硕果,雨柱村果农陈丽仙笑意满满。
近年来,雨柱村聚焦桃产业升级,着力提升桃产业效益。通过引进优质品种,科学布局早、中、晚熟桃树品种,成功打造了从初夏延续至深秋的“两季鲜桃不断档”供应链,显著延长了鲜桃上市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种植管理上,雨柱村严格执行绿色农产品标准,禁用除草剂,采用机械化割草,推广套袋防虫、科学修剪等标准化管理措施,为“雨柱桃子”奠定了“安全、健康、美味”的差异化优势。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雨柱桃子的产量和品质均实现显著提升,并获得绿色认证。
品质提升的同时也拓宽了销路。雨柱村积极发展“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批发零售等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有效拓宽了市场渠道,让“雨柱桃子”销得更远、更多。
“正常情况下一天一百多单,就是我们自己这个小团队,如果还有其他团队跟我们一起发,一天两三百单是没有问题的。”主播邓文祥与妻子举着手机穿梭在桃林间一边直播一边介绍。相比直接批发,直播带货每公斤至少能增加3到5块钱的收入,而且每个果子都是当天从树上现摘现发,实现了下树即上市。
桃产业的蓬勃发展,鼓了桃农的腰包,更成为带动周边就业的“致富果”。每到采摘旺季,桃园每天可吸纳大量劳动力,让附近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增收。
“我们主要是疏果、套袋和采摘。这里离家近,日工资有110元,每年能做两个半月左右。”务工群众刘桃花高兴地说。
同时,雨柱村以桃为媒,每年举办“‘桃’你喜欢”秋桃采摘节,持续擦亮“雨柱雪桃”品牌。依托品种多样、上市周期长的优势,吸引游客从阳春三月赏桃花到金秋十月品鲜桃、喝桃酒,有序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雨柱村的成功实践是师宗县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师宗县充分发挥独特地理气候优势,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水果产业发展,持续引进优势水果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积极引导扶持群众发展优质水果种植。在桃子、人参果、芒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全面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202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12万亩,预计可实现产量16万吨,产值6.7亿元。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周艳红 窦盛根
通讯员 梁方
编辑:牛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