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师宗要闻

要闻动态

师宗县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追踪之三:优化资源·激活产业·普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8-13 15:22  来源:师宗县政协  作者:师宗县政协  浏览次数:1596

2025年,张莎委员在县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城市文化治理的建议》,围绕优化文化资源分配、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文化活动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师宗县积极探索建立“部门牵头、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推动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图片1.png

优化文化资源分配,构建城乡均衡服务体系

文化基础设施全域覆盖。县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全县共有1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基层服务点”模式,建成10个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和10个文化馆分馆,打造了城区3个文化馆特色分馆;实行总馆带动,分馆联动,村级服务点互动,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打造了全员覆盖、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平台,更好地保障了群众文化权益。

图片2.png

公共文化空间拓展延伸。以城市阅读驿站为载体,将品质化、特色化的阅读空间嵌入基层,不断探索“图书馆+景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乡村旅游点”的新领域、新模式。在五龙旅游景区、彩云石洞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通源社区、大同街道下宜卡书吧及旅居悦·读空间,不断满足广大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在县城中央公园、凤城时代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设3~4个地点,集中时段开展街头文艺常态化表演,打造高品质“15分钟文化服务圈”,营造师宗街头文艺氛围,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其中。

数字赋能资源下沉。县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服务网站、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服务公众号上增设国家图书馆大数据服务平台、“书香师宗”码上阅读、博看AI书院、“阅见美好∙书香师宗”等APP数字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电子图书、有声书、讲座视频等线上资源。1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已全部接入云南公共文化云平台,搭建了集文化资源共享、在线培训、活动直播、互动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云平台,有效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图片4.png

构建非遗活态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节庆品牌与平台联动。2025年,师宗“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季活动期间,通过民族时装秀、非遗市集,集中展示壮锦织造、蜡染刺绣等非遗项目,创新推出“潮玩文创市集”,设置非遗工坊、民俗体验、潮玩手作等体验项目,非遗工坊推出壮锦香囊、蜡染服饰等传统手工艺产品,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三月三”16天接待国内游客20.36万人次,同比增长14.48%,省外游客占比达16.67%,客源覆盖四川、广东、广西等周边省份。

特色展馆联动市场。依托师宗县电商创意园,打造了乡村特色馆、民族特色馆、半山素舍、师宗味道馆等4个非遗主题馆,推动壮锦、彝族刺绣等产品市场化,让师宗特色“非遗” 产品与全国市场紧密对接,带动本地市场消费力的提升,创建 “非遗” 产品品牌价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径。

图片3.png

非遗工坊助力增收。依托彝族刺绣、苗族蜡染、壮族织锦等特色非遗项目,建成一批集生产、展示、培训于一体的非遗工坊,通过“工坊+传承人+农户”模式,吸纳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就近就业。五龙壮锦非遗工坊(龙布瑞刺绣合作社)带动10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年产值突破300万元。通过“订单+合作社”模式,村民在传承壮锦技艺的同时实现增收,以余桂香、黄家英、赵美慧等为代表的刺绣非遗传承人,通过产品设计创新与市场拓展,年销售额达10万—20万元,成为乡村致富带头人。

图片5.png

多元供给与全民参与,激活文化治理 “源动力”

品牌活动全域联动,从“政府主导”到“群众主角”。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0场次,包括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讲座等,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元旦春节期间,举办“绑神猴”“踩花山”遇见师宗·福满凤城元宵喜乐会等文化惠民演出40余场。

培育内生动力,让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普瑞生物、五龙裕酒业开发薏仁汤、宗竹酒等非遗产品,以“非遗+扶贫”带动3800名群众就业。五龙壮锦融入时尚设计,开发手提包、饰品等新品。竹藤编织、绑神猴文创等特色商品开发,形成“培训—生产—销售”闭环,确保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组建文旅志愿服务团队12 支,发展文化志愿者1000余人,常态化开展 “文化下乡”“非遗进校园”“全民阅读推广” 等活动。县文化馆将9支民间文艺演出团队纳入馆办团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参与省市各类展演、比赛等。瑶族舞蹈《秀蒙斋筛》、器乐联奏《小调》、民族服饰展《民族一家亲》荣获曲靖市第五届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金奖,歌曲《那荡》获得了银奖,彝族舞蹈《烟之恋》获得了铜奖。精品舞蹈《磨秋情》喜获云南省大家乐群众文化舞蹈类最高奖项“彩云奖”第一名。壮族歌曲《聆听黑尔》荣获全国村歌大赛“百家村歌奖”,苗族小调《出征调》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荣获最高奖项——传承奖。


来源:师宗县政协

编辑:牛慧玲

 


高良乡:板栗搭乘“电商快车” 直播赋能乡村振兴师宗:壮乡漂流“热” 避暑觅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