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师宗要闻

要闻动态

高良乡:百香果产业铺就乡村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05-12 16:51  来源:师宗县高良乡  作者:师宗县高良乡  浏览次数:158

高良乡位于师宗县南部,地处两省三地州四县交界,国土面积561.38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030.5米,最低海拔737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日照1960小时,降水1300—1800毫米,无霜期长达344天,7条河流穿境而过,温热湿润的地理环境为热区水果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全乡已形成沃柑、脐橙、砂糖桔等3.75万亩热果产业带,年产值1.5亿元,带动4100余户群众增收。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价格低迷等问题凸显,产业转型迫在眉睫。2022年起,高良乡立足资源禀赋,将黄金百香果作为破局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在品种选育、链条延伸、联农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蹚出一条热区水果产业升级新路径。

从“试点”到“规模化”:构建产业发展骨架

2022年,高良乡首次引进黄金百香果试种,2023年种植规模迅速扩展至400余亩,产值突破200万元。通过推行“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吸纳16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初步展现产业带动力。同年12月,投资400万元启动黄金百香果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建设,2024年300亩果园投产,产出鲜果30万公斤,产值达260万元,实现土地流转收益25万元,带动41户农户务工,户均年增收2万元,产业规模化雏形初显。

依托沪滇协作政策机遇,高良乡持续放大产业效能。2024年,利用沪滇资金80万元实施300亩标准化种植项目,引入科学管护技术,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带动周边182户812人就近务工,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57户269人,户均年增收1.2万元。2025年,再获沪滇资金460万元,规划建设600亩百香果种植配套项目,涵盖分拣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预计惠及脱贫户99户431人,实现人均月务工收入3000元,纳厦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3万元,形成“资金跟着产业走、产业带着农户富”的良性循环。

从“卖产品”到“树品牌”:激活市场竞争内核

针对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痛点,高良乡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通“产供销”全链条。一方面,整合采摘、选果、包装、运输等环节资源,建设热区水果交易市场,完善标准化品控体系,确保黄金百香果以“果形饱满、甜度稳定、绿色生态”的品质优势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创新营销模式,举办首届“热果杯”篮球赛,吸引省内外30余家客商实地考察,促成10余个合作意向;搭建电商直播基地,培育本土“果农主播”,推动30余户果企与拼多多、抖音等平台深度合作,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80万元。此外,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黄金百香果醋、果茶、果酱等深加工产品,亮相云南餐博会等大型展会,产品附加值提升40%,成功塑造“高良金果”地域品牌,实现“好品质”向“好品牌”的价值跃升。

从“单一产业”到“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如今,黄金百香果产业已深度融入全乡3.75万亩热区水果产业集群,在“设里片区”“坝林片区”“窝德片区”及周边漕区形成“多点开花、串点成带”的发展格局。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集体分红等多元联结方式,累计带动2000余名群众增收,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之一。更重要的是,产业转型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具体表现为: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农业技术培训课堂,累计开展管护培训50余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电商直播带动青年返乡创业,催生12个农村电商团队;“热果经济”与乡村旅游初现融合,2024年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形成“采摘体验+农旅结合”的新消费场景。

从破解同质化困境的“试验田”到带动全乡致富的“新引擎”,高良乡黄金百香果产业的实践,不仅印证了“小水果”撬动“大产业”的可能性,更探索出一条“特色种植规模化、利益联结紧密化、品牌营销市场化”的热区农业发展路径。随着600亩配套项目的推进,预计2025年全乡黄金百香果种植规模将突破1500亩,产值超800万元,届时,这颗“金色果实”将继续串联起产业振兴的链条,为“全省知名热果之乡”的目标注入更强动能,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升级中共享发展红利。


来源:师宗县高良乡

编辑:牛慧玲


师宗县2025年基层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进修班(第1期)开班师宗:打好防灾减灾“组合拳” 织密织牢防护“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