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9 17:05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艳红 窦盛根 通讯员 张鑫 浏览次数:133
眼下正值麦收关键期,在师宗县葵山镇省级小麦单产提升示范片区,金色的麦芒随风摇曳,饱满的麦穗挂满枝头,大型收割机轰鸣作响,在成片的田野里来回穿梭,开足马力抢收小麦。
“今年我家总共有8亩地种麦子,种是他们来种,收也是他们来收,麦子品种好,也能卖好价钱。”董家村村民曾彩芬正忙着将收割的小麦装袋,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从现在的测产情况来看,平均单产可能达到300公斤左右,可增产15%以上,亩增产可以达到30公斤以上”。云南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刘琨介绍。
丰收的背后,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扎实落地。近年来,师宗县抢抓入选省级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县的契机,组织实施了20个百亩攻关田、5个千亩示范方和2个万亩高产片,主推品种为“云麦112”“云麦114”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并集成统一栽种规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引导农机合作社参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对农户进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供应保障和补助,实现“良种、良法、良田、良机”深度融合。
2025年,师宗县小麦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同比增长4.6%,连片的麦田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更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色引擎”。
在师宗彩云罗德面粉面条加工厂成品仓库内,检验合格的面条整齐码放,整装待发。“我们主要是订单生产,一个月量大概在40吨左右。”负责人刘晖告诉记者。
师宗县通过“良种推广+技术集成+精深加工”体系,构建小麦生产从田间到车间的全产业链,不仅实现小麦丰产增收,更让“葵山面条”等深加工产品畅销省内外,推动传统农业向品牌化升级。
目前,全县有面条加工企业30余户,开发出薏仁面、小黄姜面等8大系列产品,年生产规模9000吨,加工企业提前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实现优质小麦稳定供应和农户收益保障,推动小麦附加值显著提升。
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秦世宏表示:“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集成‘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技术模式,在全县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持续从小麦种业端、种植端,加工端、市场端、品牌端发力,在实现稳粮增效的基础上,推动小麦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周艳红 窦盛根 通讯员 张鑫
编辑:牛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