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5 12:58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5307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师宗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副主任、驻雄壁镇长冲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赵小华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共师宗县彩云镇委员会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师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全县上下没有与脱贫攻坚无关的部门,也没有与脱贫攻坚无关的个人”的责任意识,强化领导、创新机制,投入扶贫资金55.22亿元,精准实施扶贫项目1468个,全面实现“五达标两提升”目标,74664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贫困乡镇、9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历史性摘掉贫困县帽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精准产业扶持模式
师宗县全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务工产业,创新精准产业扶持模式,强化政策兜底保障,形成了“3331”产业扶贫持续稳定增收和保障格局,即贫困户中约30%通过发展以烤烟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以热区水果、绿色蔬菜、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约30%通过对外输出、县内企业吸纳、公共服务岗位安置等转移就业方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约30%通过“扶贫公司+村党总支领导下的合作社+深度贫困户”精准产业扶持模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约10%通过低保、五保、特困供养等社会兜底保障实现基本生活有保障。
深入实施 “组组通”硬化道路工程
师宗县自加压力,把县内自然村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作为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以深度贫困地区20户以上不能搬迁的自然村为重点,深入实施 “组组通”硬化道路工程,2018年6月26日,位于师宗县最边远区域的高良乡举行了进村道路硬化“最后一公里”竣工仪式,标志着师宗县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公路硬化“组组通”,顺利打通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
农村危房消除全覆盖
坚持“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原则,采取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确定的方式,全覆盖认定全县各类农村住房92552户,并经县级行业部门信息联审比对,最终锁定全县C、D级危房22738户。严格按照“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总体要求,创新“县监管、乡统筹、村实施”工作模式,以维修加固为主、以拆除重建为辅,同步推进“四类重点对象”和“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统筹兼顾“里子”和“面子”,确保改造质量过硬、内外整洁美观、群众满意认可。五年来,共计补助资金48158.89万元,全覆盖解决22738户群众住房难题,全面消除C、D级危房。
全力破解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难题
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坚持把少数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倾斜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先后投入资金19.2亿元,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住房、交通、水利等短板弱项,全面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依托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少数民族手工业,全力破解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难题。
最大限度整合资金实现“精准滴灌”
师宗县积极探索“科学规划、项目带动、领导挂帅、财政牵头、部门联动”的资金整合机制,将中央18项、省级22项、市级41项、县级46项财政涉农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整合涉农资金11.35亿元,打破了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上下权责不对等的资金使用局面。同时,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按照基础设施类、产业发展类等项目,分类建立项目库,规范资金使用渠道,改变了原来涉农资金“撒胡椒面”的做法,实现了资金精准使用、效益精准发挥。
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检视整改百日攻坚
师宗县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为统领,针对历次督查检查、考核评估中发现的所有问题,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重点措施拓展运用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以问题检视整改“百日攻坚”为抓手,大力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检视整改百日攻坚行动。突出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点群体,以及2016年来以乡(镇、街道)或行业扶贫部门为实施主体的各类扶贫项目,分问题检视、问题整改、验收销号3个阶段,深入开展检视、整改和验收销号,逐项逐户登记,实行台账化、菜单式管理,逐项逐条认真整改落实,逐一销号验收。
创新开展劳动力“三级联动”转移就业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难的问题,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建立高度组织化的利益协作机制,与市场化人力资源企业合作成立了负责劳动力转移的公司,搭建“县有公司、乡有工作站、村有服务点”的三级联动转移就业平台,一头连群众、一头接市场,“点对点、一站式”组织化输出劳动力,把务工人员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确保贫困群众稳岗就业。
率先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新模式
为解决好扶贫资产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谁受益的现实课题,师宗县率先研究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实行试点探索、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深入开展扶贫资产清家底、划类别、明权属、严管理系统工程,建立“县乡有台账、村有登记证、点有标识牌”管理模式,形成权责利相统一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根据扶贫资产的性质和特点,采取办理不动产登记权证、资产登记证或印发文件的方式,明确扶贫资产所有权、受益权和管护责任。
大力实施“缩面提标”改革
在全省率先探索“缩面提标”推进相对职业化村(社)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建设一支“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廉洁高效、相对稳定”村(社区)干部队伍的目标,按照“人力资源整合、工作职能合并、干部结构优化、服务能力提升、报酬待遇提高、财政负担不增”的思路,深入实施“缩面提标”改革,推进村(社)干部岗位合并、结构优化、待遇提高、管理规范,村(社)干部工作积极性大幅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师宗县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