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5 00:17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4988
小厕所事关大民生,用上卫生厕所是群众的普遍期待,扎扎实实改造好每一座厕所,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师宗县因地制宜采取“五种类型四个模式”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过去,在师宗县竹基镇白龙树村,茅房、茅坑、粪坑等称谓印证了这里的厕所设施陈旧落后,是“藏污纳垢、脏乱不堪”的地方。如今,在“厕所革命”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大力推进下,走进白龙树村,以往农村院落的旱厕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设置在家家户户院子里的水冲式厕所,既干净又卫生,成了村民家里的新风景。
村民窦存兰家的厕所,整洁的瓷砖地面、按压冲水式蹲便器、密封良好的化粪池,与城市商品房的卫生间一样干净,用起来也非常方便。窦存兰高兴地说:“原先是旱厕,又脏又臭,苍蝇蚊子嗡嗡嗡的,又不方便,现在白花花的,清汪汪的,水冲冲干干净净的。”
据村干部介绍,窦存兰家是村里第一批改厕户,跟多数农户一样,她一开始也有顾虑,怕麻烦、怕花钱、怕粪液满了没办法。为了打消她的顾虑,村小组长窦四平带头进行了旱厕改造,在实施过程中,窦四平领到了1200元的改厕补助。有了政策这颗“定心丸”村民们改厕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窦四平告诉记者:“我家改出来以后,好多群众去看,觉得又干净又卫生,又有好政策,很多人都说他家也要改成水冲厕所,群众积极性很高。”
厕所虽小,但谁也离不了。它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农村“厕所革命”补齐了影响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提升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个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也觉得整得太好了,路上也干净,粪水也不流出来,群众的认可度很高。”窦四平说。
如今,白龙树村76户全部完成了户厕改造。从“旱厕”到“水冲厕”,看似简单的一步,却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老大难”问题。竹基镇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竹基镇党委副书记李阳介绍:“通过白龙树村先行先试进行带动,让群众感觉到水冲式厕所好用干净卫生,让群众自发参与户厕改造,达到厕所革命改厕的目的。”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竹基镇白龙树村户厕改造只是师宗县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工作过程中,师宗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采取完善达标型、改造提升型、户厕联建型、共建共享型、整村推进型五种类型,推行“水冲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水冲式+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水冲式+沼厕联建+资源化利用”、“旱厕+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四种模式助推农村“厕所革命”新发展。
截至目前,师宗县共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3198座;2018年至2020年累计完成村委会所在地农村无害化公厕改建19737座。
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袁燕坤
通讯员 赵定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