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2 12:05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5170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师宗县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举措,让每一个贫困子女上好学、不掉队,还有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个贫困人口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让每一个家庭多一份希望与光明,全面提高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夯基础乡村校园“美”起来
在师宗,不论走在偏远的农村,还是繁华的城镇,目之所及,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如今正在逐步“回流”。今天的师宗,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每个孩子和家庭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师宗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教育的“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人力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2011年以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8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57所,新建校舍43.05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面积25.32万平方米,全部排除D级危房17.6万平方米,改造厕所1.6万平方米,改造C级不安全校舍7365平方米。为补齐达标短板,投入4200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村级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三通两平台”;投入1.3亿元一次性配齐义务段学校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教学设施设备;投入3600万元全面改善了49个贫困村办学条件,全县163所义务段学校旧貌换新颜。
如今,从偏远的高良乡到最高寒的雄壁镇,从红土地的彩云镇到窦垿故里的竹基镇,不论走进哪一个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整洁的餐厅、温馨的宿舍,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
重资助莘莘学子“乐”起来
金秋时节,迎接新的学期,起航新的希望。以往,每到新学期,就读大学的贫困学生们却总是为学费“犯愁”。而如今,有了教育资助政策保驾护航,让广大学子在求学路上不再为“钱途”发愁。在普惠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师宗县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相关政策要求,将教育惠民资助政策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积极落实学前教育省政府助学金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普通高中免学杂费、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补助,大专及以上教育生源地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补助、优秀学子奖励等各类惠民政策,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的贫困户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各类“奖、免、贷、补、减”等资助政策和帮扶措施,2014-2019年,共资助和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67163人次,投入资金50822.99万元。
陈俊兴,是师宗县就读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每到新学期即将开学时,他总是愁眉不展,被学费所困。师宗县按照“就读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给予每生每年5000元的学费资助(低于5000元的实报实销,高于或等于的按照5000元)”的标准给陈俊兴发放了补助。拿到5000元学费资助时,陈俊兴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如果不是你们,我的大学学费还不知道怎么解决,我一定会努力克服困难,发奋读书,报效祖国,回馈社会”。2017—2018年,同陈俊兴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师宗县累计资助了2000余人次,发放资助金900余万元。
贫困学生求知路,教育扶贫来帮助。在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措施的同时,师宗县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事业,帮助寒门学子圆上“求学梦”。
抓宣传小手大手“牵”起来
师宗县充分利用“校园课堂”这一平台,开展“小手大手连连牵、同心共圆小康梦”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上好脱贫攻坚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政策知识宣传“两堂课”,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全县统一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学校利用班会、队会、校会及家长会等形式分时段讲解,全县299所学校、92018名学生、4055名教职工参与学习宣传,参与率达100%。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知识宣传课旨在让师生了解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的重要内容,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自愿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全面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通过对人居环境课的学习,让师生关注身边的人居环境,树立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参与“美丽师宗”建设活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师宗。脱贫攻坚知识宣传课旨在让学生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我县在脱贫攻坚中的主要做法和县情、贫情、民情。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要靠教育”的真正内涵。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好好学习,争取通过学习早日帮助家庭摆脱离贫困。
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发挥学校在连接社会、家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党的脱贫致富政策传递给父母长辈及邻里之间,让学生感染家长,助力脱贫攻坚,同心共圆小康梦!
传技术实用培训“强”起来
师宗县根据各地的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技能培训措施,以师宗职业技术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培训基地,在龙庆、五龙、高良、雄壁等距离县城偏远、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开办职校分校,根据当地的农作物适应环境、贫困户的种养习惯,开展果蔬、核桃树、山勺、樱桃、草莓等种植培训,牛、羊、猪、鸡各种家畜的养殖技能及各种动物疫病的防治培训。帮助建档立卡户群众在家门口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充分满足有就学意愿的贫困户子女就学、培训推荐就业。同时积极做好返乡在乡农民工、企业在职职工、农村妇女的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及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高良贫困户吴小林兴奋地说:“以前只靠政策补贴来维持生活的我们,通过这次技能培训后,对我们就业更加方便,可以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
从2016年起,师宗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镇成技校对建档立卡户子女进行免费职业教育,逐步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在技术培训的同时开展道德教育、政策宣讲、典型引路等思想教育,破除建档立卡户“等、靠、要”诟病,帮助建档立卡户树立“勤劳致富光荣”的思想,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正确引导“技能致富”的预期。给他们植入脱贫致富“基因”,让他们在思想上脱贫,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通道,恢复“造血”机能。
献真情辍学学生“学”起来
在教育脱贫的路上,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师宗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精心呵护和教育引导“祖国的花朵”。特别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让那些辍学孩子“迷途知返”,重回校园、重拾希望、重圆求学梦。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师宗县通过明确工作任务,把握时间节点,压实干部责任,以更精准的举措,顺利实现了全县控辍保学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组织机构。严格落实“双线包保”“七长负责”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各级各类学校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更多地关心学习困难学生与行为偏差学生,教育引导他们逐步跟上其他学生的成长步伐,杜绝学生因厌学而辍学。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真正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针对部分辍学学生特殊情况,职业技术学校与乡镇初级中学联合开设职初班,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需求,实行灵活的教学方式,安排个性化教学内容,学有所获,学有所乐。针对因患重度残疾、患重大残疾或心理疾病等不能返校的特殊群体,督促学校制定送教方案、送教计划,因人施教,送教上门。针对因身体、心理暂时不适宜在校就读的学生,按程序办理休学手续。针对因随父母外出务工就读的学生,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积极做好家长及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其在务工地区的学校就读。
通过精准实施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师宗县教育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力量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均衡,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教育扶贫实现精准滴灌、落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如凤起“舞”,舞出教育新气象。
(作者:杨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