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师宗要闻

要闻动态

师宗:党建引领产业兴 蘑菇富了小山村

发布时间:2020-09-03 07:13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5307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师宗县五龙乡脚家箐村党总支突出“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突出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出姬松茸种植新模式,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立秋过后,天空湛蓝如洗,到处硕果累累。在师宗县五龙乡脚家箐村错落有序的“小黑棚”里,密密地排列着四五层姬松茸支架,每层支架上都铺着厚厚的培养土,一丛丛幼嫩的姬松茸如雨后春笋,从土里冒出头来。菇农王永明夫妇正有条不紊地采收姬松茸,不一会就采满一大框。大棚外,几大框姬松茸被送到了三轮摩托车上,他们打算削掉根部的浮土、菌丝后,再送往村里的烘干房进行交售。记者跟随王永明来到了烘干房,这次他采收的姬松茸获得1700元的收益,此刻,王永明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说道:“今年我们所有的成本除掉,我们这种标准大棚,一个大棚的利润在2万元左右,我建了两个大棚,有5万元不到的收入。”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是富”,脚家箐村山多地少,如何因地制宜,让乡亲们实现稳定增收致富成了脚家箐村党总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面临的最大难题。村党总支书记张丽红,师宗县审计局派驻脚家箐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龙宾在了解到文山州丘北县种植姬松茸是个致富好路子后,决定带领部分党员、村民一同前往丘北县考察学习。在考察中得知,一个大棚一年至少可以收6茬,产量不低于12吨,每年总收入不少于10万元。这让张丽红,刘龙宾喜出望外。

把脉问诊定产业,路子找到了,怎么动员群众种植?怎么掌握种植技术?怎么卖?卖给谁?这又成为了村两委需要解决的难题。张丽红、刘龙宾商议后决定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并走村入户把考察情况、产业发展前景一一说给大家听,积极动员村组干部、党员、群众转变思想,让大伙明白种玉米、油菜不是长久之计,种植姬松茸才能真正富起来。

一次机缘巧合,来自福建的姬松茸收购商陈清洪听说脚家箐村打算种植姬松茸,他一眼就看中了这块宝地,愿意投入资金、技术,同时提供物资,以保底价8元一公斤收购,并在村里建设姬松茸烤房,对收购的姬松茸进行深加工,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这样解决了“怎么掌握种植技术?怎么卖?卖给谁?”的难题。陈清洪告诉记者:“一次性帮菇农垫付,等到收购的时候,扣下成本,剩余的钱直接返还农户,实现互利双赢。”

在脚家箐村种植姬松茸可是头一回,固守小农意识的群众,不会轻易尝试新鲜事物。为此,村党总支决定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激发群众种植姬松茸的内生动力。于是,张丽红带领2户共产党员户、一户入党积极分子户、5户群众率先建起了姬松茸种植实验大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脚家箐村成立了姬松茸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收购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了11个大棚,铺设菇床9000余平方米。

李建友是脚家箐村党总支的一名党员,在他家的大棚旁边树立着一块标有“脚家箐村姬松茸种植党员示范棚”字样的牌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煜煜生辉。对于姬松茸产业未来的发展,李建友信心满满地说道:“两个月不足就已经摘了5吨菇,效益还是可以的,到下一年我还要再建两个大棚,把群众带领起来,走上富裕的道路。”

据了解,今年,脚家箐村姬松茸预计产量可达120吨,年产值96万元,纯收入38万元,姬松茸种植初见成效。而当地群众也看到了姬松茸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党员示范引领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我们村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支部谋思路,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工作氛围,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师宗县审计局派驻脚家箐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龙宾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是由于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脚加箐村才有了脱贫致富的“火车头”。脚家箐村党总支书记张丽红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最终实现的目标是让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袁燕坤 刘小永 刘龙宾)

师宗五龙上演“浑水摸鱼”大戏,选手们全身稀泥,现场把人笑翻昭通市6县(区)到师宗县交流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