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0 17:55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5746
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便享受良好医疗卫生服务,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是健康扶贫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师宗县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要求,统筹推进全县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夯实基层医疗网底,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有达标卫生室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师宗县坚持重基础、强基层,推动工作重心和医疗资源双下沉,统筹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务龙村隶属师宗县彩云镇,海拔1835米,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行政村。2017年通过县级扶贫贷款资金新建了村卫生室,完善了卫生室各项设置,提升卫生室服务能力,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看病就医,解决了当地村民就医困难的问题,深受广大群众好评。大务龙村村民杨梅莲这两天头晕恶心身体不适,一大早便来到卫生室检查,村医高华良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为她拟定了治疗方案,及时进行了对症治疗。现在卫生室比以前好太多了,也能满足我们的看病需求,平时看病的人还比较多,晚上他们(村医)到很晚都还没有下班,可以啦!可以啦!在村里住了几十年的杨梅莲谈起这些年就医体验的变化深有感触,对村医的周到服务也赞不绝口。
如今,师宗县各村卫生室窗明几净,宽阔敞亮,器械摆放规整有序,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良好。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后,各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均达80平方米以上,按照脱贫退出的统一标准设置了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等,配备了血压仪、体温计、听诊器、诊查床等基本医疗卫生设备和100个品规以上的基本用药,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体检等服务。我们自己也是农民,要为老百姓服务,不管什么人来看病,我们尽量给他满足。务龙村村医高华良说。
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为就医就诊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满足了老百姓的健康需求。额则村村医曹永安在村里当乡村医生已经15年了,回忆起这些年卫生室的变化,他感慨万分。现在新建的医务室面积有150个平方左右,老以前的只有80个平方左右,只是做普通的一般诊疗,现在新建的医务室有儿童育苗接种室、公共卫生办公室,以前的病床只摆得下4张,现在病床可以摆到6到8张,可以达到服务我们额则整个村民,整体群众满意度比较高。
截至目前,通过新建、修缮和改扩建等方式,师宗县全县107个村(社区)卫生室均已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基本能满足当地群众就近就便就医的需要,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有效确保了健康扶贫基本医疗有保障。
有了好的医疗设施,如何使用好、维护好基层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让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对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至关重要。近日,一场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移交会在师宗县彩云镇举行。
会上,师宗县卫生健康局与彩云镇人民政府签订《师宗县彩云镇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移交协议》,同时,彩云镇各村委会(社区)和彩云卫生院签订了《师宗县彩云镇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委托管理协议》,对彩云镇8个村卫生室进行全面移交。通过移交让每一笔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都有了身份证,切实防范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闲置、流失,最大限度、持之以恒的发挥扶贫资产的重要作用。彩云镇人民政府镇长郭丽芬说道:卫健局今天把涉及卫生设施类的扶贫资产移交到我们手中,接下来我们彩云镇将以高度的责任感、高度负责的态度管好卫生设施类的扶贫资产,不让扶贫资产在我们手中流失,不让扶贫资产在我们手中闲置,我们将让它发挥更好的即定的功能。
这只是师宗县卫生健康系统强化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管理的一个缩影。为充分发挥师宗县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综合效益,建立产权明晰、权债明确、使用高效、管理有序、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师宗县卫生健康局根据《师宗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师宗县扶贫办资产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卫生健康系统实际,制定了《师宗县卫生健康系统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方案》及《师宗县卫生健康系统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措施,对全县范围内所有卫生设施类资产进行清理登记,并根据资金来源规范为扶贫资产和非扶贫资产两个类别,明晰每一个村卫生室的资产属性,及时对接所在乡镇和村(社区),移交管理好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确保每一笔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都管得实、用得好、有效益,为持续巩固健康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打好坚实基础。师宗县卫生健康局通过前期对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进行清理、登记、公示,目前已经顺利移交给彩云镇、竹基镇、丹凤街道、大同街道共计39个村卫生室,做到县乡有台账,村有登记证,室有标记牌。下步我们将加快移交进度,确保全县108个卫生设施类扶贫资产台账清晰,权属明确管理使用规范,充分发挥资产综合效率。师宗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郎红说。
(作者: 赵文东 孙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