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0 00:58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4973
“缩面提标”瘦身强筋健体迸活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师宗探索
人员缩减近六成 报酬提高到2000—4000元,村(社区)干部从“副业”变“主业”,报酬从“次收入”变“主收入”,群众办事方便快捷,不再三天两头跑。
来到师宗县五龙乡牛尾村委会,时间已接近11点半,可是在村委会的各个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制作调解文书、核实扶贫数据等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现在到村委会办事很好办,不论什么时候都找得到人,特别是看到我们老同志会主动来问我们,领我们办。”到村委会反映情况的瑶仁箐群众陈宝柱说。
这是师宗县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在全县110个村(社区)分步试点实施“缩面提标”,大幅压缩村(社区)人员数量,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质量的一个缩影。
实施背景
这还得从2019年启动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说起。
“你们村委会‘几大员’有多少人?”“经常在村委会吗?”“每个月领取多少报酬?”“如果把‘几大员’的工作整合,由少数几人兼任,你们愿意吗?”自启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师宗县针对村(社区)干部队伍庞大、文化水平偏低、报酬待遇低、服务群众能力不足等问题多次深入村(社区)反复调研,与群众和村(社区)干部深入座谈交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为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缩面提标”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据了解,师宗县实施“缩面提标”以前,村(社区)除党总支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监委会主任外,还有烤烟辅导员、护林员、卫生员、农科员等“几大员”多达30类,报酬从每月最高的1195元到最低的50元不等。长期以来,由于报酬低,部分村(社区)干部和绝大多数“大员”把服务群众工作当副业,长期不在岗,群众办事找到此人找不到彼人,三天两头跑办不了一件事。针对这一现象,师宗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在全县村(社区)开展“缩面提标”工作,拉开了村(社区)干部管理改革序幕。
如何缩面
“‘缩面提标’实施以前,五龙乡各村委会干部和‘几大员’有15—18人,‘缩面提标’后目前全乡各村委会人员为7人。”五龙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钱国龙介绍道。
五龙乡是师宗县村(社区)“缩面提标”的一面镜子,目前全乡13个村委会均已顺利实施。“缩面提标”后与“缩面提标”前相比人员压缩近60%。
师宗县按照“一村一方案”,坚持一人兼多职、一人取多酬,能整合则整合、宜兼职则兼职的原则,因地制宜、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把村(社区)名目繁多的“大员”职责和待遇整合由经过严格考察考核,依程序产生的为数不多的村(社区)干部兼任。在牛尾村委会干部职责分工栏:村党总支书记刘禹宏兼民政协理员;村委会主任翟贵平兼民兵副营长、科普信息员;副主任张永宏兼文化管理员、残疾人专职委员。以前分散由20余人做的“几大员”工作职责,整合为7人担任。
改革必然触及权益分配和调整,在“缩面提标”工作中,师宗如何处理这方面的利益呢?“原来这些‘几大员’报酬每月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很多只是把这点报酬当作额外的福利,长期在外做自己的事情,还有的在外省务工,所以跟他们做工作纷纷表示只要有利于村委会工作能理解支持。”钱国龙说道。
如何提标
“实施‘缩面提标’后,村委会按时坐班和请销假,只要不下村或到外面开会、培训,全部在办公室坐班,待遇提高后,村干部静得下心工作,家庭也很支持,群众办事好办多了。”彩云镇红土村党总支书记邵德祥说。
师宗县在推进“缩面提标”工作中,着力做好“一减一增”加减法这篇“文章”,即压缩整合“几大员”后,职责由目前的村(社区)骨干兼任,相应的报酬即由所兼任的干部领取。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村(社区)书记、主任待遇每月提高到4000元左右,副书记、副主任、监委主任提高到3500元左右,其他“两委”成员提高到2000元左右。村(社区)干部实现了由原来的工作为辅、家中农活为主到以工作为主、家中农活为辅的转变,报酬从“次收入”变为“主收入”。
为确保“缩面提标”后,村(社区)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师宗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的监督考核和管理。设置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退出机制,清理受过刑事处罚、涉黑涉恶、违纪违法等情形的村(社区)干部43名,调整和撤换不作为、不称职的村(社区)总支书记24名,淘汰不胜任的村(社区)干部166名。拓宽干部渠道,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回乡高校毕业生中选派18名优秀党员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实施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回引,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活力。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选拔培养储备村级优秀后备干部。龙庆乡束米甸村将“90后”的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员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进行重点培养,于2019年6月出缺补选中当选村委会主任。
目前,全县已有63个村(社区)实施“缩面提标”,实施后的村(社区)干部7人左右,全县减少村(社区)干部500余名。
运行如何
“待遇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很高,现在从周一到周五,都在村委会,虽然身兼数职,但有比较充足的精力安心去抓工作干好工作,不像以前工作只是顺带着抓一下,大部分精力得干农活,所以尽管只做那么一项工作也做不好。”身兼护林员、卫生监督员、环境卫生管理员和牛尾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的牛尾村委委员李坤说道。
据了解,实施“缩面提标”后,大幅提高了村(社区)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干事创业的活力。前段时间,牛尾村委会主动到该村沟底下上寨村民小组将一起长达10余年的林权纠纷给调处了,化解了群众多年的心结,深受群众好评。实施“缩面提标”后,村(社区)干部基本为全职做村(社区)工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即使身兼数职也有足够的精力干好工作。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利于提升村(社区)干部思想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彩云镇红土村聚焦难点焦点痛点,开展群众事务代办。建立村、组、百户、十户四级服务网络,向每户群众送发民情事项代办卡,定期为群众代办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医疗服务、证照办理等事项。呈现群众“打电话”,村干部“跑腿”的情形。“现在办事很方便,有时忙不得打个电话到村小组或村委会,他们就会帮着办理。”红土村民小组群众何应龙说。
实践意义
据从师宗县委组织部了解,实施“缩面提标”后,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考核管理规范化,有效解决了以前制度不严“管不住”干部的问题;村(社区)干部选拔渠道多元化,有效解决以前入口不畅“选不到”干部的问题;岗位职责明晰化,有效解决权责不明“用不好”干部的问题;工资待遇保障化,有效解决报酬不高“留不住”干部的问题;教育培训常态化,有效解决本领不强“当不好”干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作者:李勤 孙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