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3 17:27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5408
初春时节,气温渐暖,在师宗县葵山镇小麦“两减一增”项目试验示范播种点,只见明净蔚蓝的天空下,田畴间小麦长势齐整,麦穗随风摇曳,仿佛正向人们诉说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葵山镇是师宗县优质小麦生产地之一,在以小麦为主的农特产品加工方面有着悠久历史。今年,在葵山镇瓦葵社区新发寨,田畴间小麦杆青穗长,渐趋饱满,长势良好,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人员正在田间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飞防作业。“今天我们对重点研发计划小麦‘两减一增’示范区葵山示范点进行统一病虫害防治,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战略,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中心区域,达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秦世宏介绍道。
秦世宏所说的重点研发计划,全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省小麦肥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2018-2019年度,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云南麦区小麦肥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任务,在丹凤街道、漾月街道、葵山镇、龙庆乡等乡镇(街道)落实小麦肥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区8万亩。主推品种选用川麦107、云麦53等抗病、耐病品种。主要针对小麦锈病和蚜虫开展防治工作,通过预警监测、精准防控和机防、飞防等措施,提高了防治效果,比往年减少农药使用1-2次,农药减量50%,化肥施用量每亩20千克,10千克作种肥,10千克作拔节肥,通过烟-麦配套、豆麦轮作、增施有机肥和前作秸秆还田等耕作模式,比往年减少化肥用量10千克,减量33.3%。秦世宏说:“我们农业农村局在小麦核心示范区布置高产抗病品种600余个进行试验,国家冬小麦品种23个,为全县小麦产业发展做好品种和技术储备,确保全县小麦整体生产水平全面提升。”
据调查统计,2019年度通过“两减一增”项目的实施,师宗县8万亩小麦肥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区平均亩产225.6千克,比2018年度在常规施肥及用药措施下的平均亩产214千克,亩增产11.6千克,增幅5.4%。在漾月街道丰岭村委会洽足村实施200亩化肥农药减量栽培核心示范区,经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测产认定,平均亩产282.5千克,比全县平均亩产225.6千克,亩增产56.9千克,增幅25.22%。“今年,我们在葵山镇、漾月街道组织建立1000亩小麦 ‘两减一增’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小麦生产化肥、农药减量,绿色高效,促进小麦增产增收,加快全县小麦产业发展,把师宗县打造成为全省小麦生产优势产区。”秦世宏说。
从数据统计来看,示范结果超过预期。与农民传统种植相比,师宗县小麦在化肥减量30%,农药减量50%的情况下,小麦平均增产5%以上,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葵山镇副镇长赵永富说道:“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下一步葵山镇选好、选准小麦品种,为下一步小麦规范化种植,科学化防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葵山镇小麦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举措,在粮食价格下调、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两减一增”的推广是农民所需,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的新举措。
(作者:赵文东 孙石庆 赵定乔)